性用品(2s.tv),一种日常生活用品
1993年3月,中国第一家性用品(2s.tv)商店在北京悄然问世,店名叫“亚当夏娃保健中心”。随后,形形色色的性用品(2s.tv)商店很快出现在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。
这里所陈列的商品有令许多人面红耳赤的“塑胶自慰器”、“电子按摩器”……
位于广州繁华商业地段北京路的一家国营药店,原来没有性用品(2s.tv)专柜。为了便于顾客了解和挑选,去年特辟性用品(2s.tv)超市,实行开架销售。据这里的一位导购人员介绍,到这里购物的人,有男有女,有年轻人,也有老年人。
在中国,性用品(2s.tv)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中国流动人口(夫妻两地分居)、离婚人士和独身主义者的迅速增加,社会上已形成对性用品(2s.tv)的市场需求。正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殖研究中心吴明章教授所说:“消费者的需要是性用品(2s.tv)市场存在的最好理由。”
1998年12月28日,在广州召开的一次“性保健品(2s.tv)的应用和展望”研讨会上,中国性学会秘书长朱琪教授强调指出:性用品(2s.tv)不是“淫药”、“淫具”,而是一种满足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生活用品。同时,性用品(2s.tv)的使用对于抑制嫖娼、减少性病传播都有好处。
●性高潮:女性告别“第二性”
1993年,广州电台“零点1+1”节目在神秘的夜空中正式开播,据说这是大陆第一条性热线。如今,只要在晚上12点以后打开收音机,不论是经济台、交通台、音乐台、商业台,几乎所有的电台都变成了“性电台”。
在“性热线”上,女性听众向主持人咨询率最高的一个问题是:“我还没有达到性高潮,他就……”。
曾几何时,以羞涩著称的中国妇女岂敢奢谈性高潮?作为“第二性”,她们好象只懂得“俺把身子给了你”(曾是中国文学、影视作品的高频台词),却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件“1+1”的事。在黑暗中摸索了这么多年,她们如今终于从各种媒体上懂得了“快感”、“G点”……
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朱嘉铭先生认为:“90年代女性很突出的一个进步在于,她们敢于在性满足、性体验方面追求和男人一样的平等。渴望性高潮是中国女性的巨大转变。”
●性生活不和谐:离婚的理由
不太夸张地说,今天的人们见了面,已经不问“吃了吗?”而是改问“离了吗?”
最近20年,中国的离婚率直线上扬,已由1978年的3.7%上升到1996年的12.1%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开放城市,离婚率已超过20%。而且,离婚率的增长速度还在逐年加快,广州去年上半年仅法院受理的离婚案,就比上年同期增长25%。于是,“离婚餐厅”、“离婚学校”(相对于“婚前教育”的“离前教育”),也成为一些城市的时髦景观。
值得一提的是,离婚当事人陈述离婚理由时,80年代最流行的是“感情破裂”,90年代最流行的是“性生活不和谐”。有数字显示,在中国近几年来的离婚中,有34.7%的离婚案是因为“性生活不和谐”。
据广州《黄金时代》杂志社一位资深编辑介绍,她所主持的“欢欢信箱”栏目里,80年代读者来信询问最多的是“如何写情书”、“第一次约会该带什么礼物”之类,90年代读者来信总在问“妻子性冷淡怎么办?”、“夫妻之间如何同时获得性高潮”之类。她调侃说:“过去中国人只懂得谈恋爱,现在不但要会谈,而且还要会做。”
●性功能障碍:男人何止心太软
按理说这几年咱们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,吃得好了,喝得也好了。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儿,我们的男同胞却腰酸了,肾虚了……,于是,满大街都是这个宝、那个精;这个鞭、那个鳖。就在我家楼下的信筒里,几乎每天都会被塞进几份广告小报,全都是为了“还我男子汉的威力”。广州一位食品公司的经理朋友曾讲过一个笑话,假如你开发出一种新食品来,现在最流行的营销策略是:对老人说可以长寿,对儿童说可以提高智力,对妇女说可以美容或减肥,对男人则说可以壮阳。
据有关专家估计,中国目前至少有10%的成年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。而实际人数恐怕远不止这个数,谁愿意承认自己是“萎哥”呢?
幸好“伟哥”来了!
“伟哥”1998年风靡全球。在广州、深圳一带,一片“伟哥”的黑市价高达300元以上。据报导,中国有关部门目前已委托北京、武汉和上海几家医院对“伟哥”进行二期临床试验,预计到1999年4月将合法上市。
●精子库:“献精者”的困惑
1992年,上海仁济医院建立了全国首家精子库。然而,建库6年,来此献精者不足80人,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求精者则是献精者的10倍以上。
据该院有关人士说,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,倡议人们献精比献血还不容易接受。
据了解,到该院献精每次可获报酬200元。
1998年9月1日,仁济医院在“上海热线”互联网开设了精子库网站,到年底约有100位志愿者报名献精。
据该网站创建者陈彬大夫介绍,过去因为不敢大张旗鼓做广告,所以一般从大学生中找献精者。而这100多位献精供选人中,除大学生外还有外企员工、银行职员和国家公务员。不过,令人遗憾的是有几位义务献精者尚未参加体检,就被家里人“劝退”了。
●黄昏恋:夕阳无限好
进入90年代以来,“黄昏恋”成为老年人的一个流行词,有些城市还专门成立了“老年人婚恋介绍所”。
据统计,广东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偶率达36%,城市老人再婚率达5%。
目前,中国老龄人口已达1.2亿人,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。
而另一项题为《全国性文明》的调查显示,中国女性51岁以后停止性生活的,城市占35.3%,农村占58.3%;中国男性51岁以后停止性生活的,城市占56.8%,农村占80.6%。有关专家认为:中国老年人停止性生活的时间太早了。
●婚前性行为:别忘了安全套
当女儿要去和男友约会时,美国母亲的叮咛是“别忘了戴安全套”,中国母亲的叮嘱是“早点回家”。但是现在,中国母亲也开始担心“安全套”的问题了。
据北京《女性月刊》去年发布的《我们的性生长历程》专题调查,中国城市知识青年首次与异性性交的年龄在17─19岁之间的女性为27%,男性为20%;在20─22岁之间的女性为28%,男性为13%。
据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1997年的调查,69.34%的上海未婚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,其中有过婚前妊娠史的占39.9%。
其实,即使在相对保守的乡镇小街上,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诸如此类的街头广告:“往前200米处,人工流产,昼夜营业,绝对保密”。
1998年3月,深圳街头出现了安全套自动投币售货机,只要你投入一元港币,即得到一只“小夜曲”牌安全套。
●性骚扰:烦恼的“桃色瘟疫”
正当克林顿被莱温斯基那条蓝色的连衣裙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,1998年7月5日,一则新华社电讯援引全国人大常委陈癸尊先生的话说:“中国需要惩罚性骚扰和对异性滥用职权的法律。”
1992年下半年至1994年上半年,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灿曾就性骚扰问题,在北京、上海、长沙和西安进行了随机调查,在200多位受访对象中,有84.2%的人曾经遭遇性骚扰。
另据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分析:被骚扰者90.2%是从事文职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,骚扰者67.5%是处于领导地位的男性。
广州一位白领丽人说:“我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‘领导关心’。”
●同性恋:一种亚文化
1991年,安徽省无为县女青年潘玉珍因与另一位女性林永霞谈恋爱,被林父告到当地公安机关。上报有关部门后,得到的批复是:“什么是同性恋,以及同性恋的责任问题在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,你们所反映的问题,原则上可不予处理,也不宜以流氓罪给予治安处罚。”
对于同性恋,以前许多人不是被当作“流氓”,便是被当作“患者”,直到李银河女士出版了《同性恋亚文化》,人们才明白,原来同性恋是一种“亚文化”。
在李银河女士对中国120位同性恋者的个案访谈中,叙述爱情所用的词汇有“爱上了”、“占有”、“海誓山盟”、“感情破裂”等爱情名词。一位“同志”(同性恋者)说:“我丝毫不认为我的倾向有任何不正当的地方,我坚信这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份。”
1998年2月,“华人同志交流大会”在香港召开,内地也有一些代表和专家出席。
1998年2月14日,北京同性恋者在一家麦当劳举行聚会,这一天是浪漫的“情人节”。
●性病:世纪末的流行病?
走在城市背阴的小巷,我们的视线无法回避这四处张贴的“城市牛皮癣”──专治淋病、梅毒、疱疹、尖锐湿疣……
据全国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,性病已成为中国继痢疾和肝炎之后的第三大传染病。1997年,全国共报告8种性病46万余例,比1996年增长了15.8%。而据国家卫生部调查,实际患病人数是报告病例的5─10倍。
从地区分布来看,发现性病病例最多的省市依次是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上海和四川,病例合计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。
从职业分布来看,据一位性病专家介绍,性病高发群依次是卖淫女、个体工商户(私企老板)、汽车司机、营销人员和党政机关干部。
不管你愿意不愿意,世纪末,“性”及其相关的一切已经堂皇地走上了中国人的“台面”。